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143)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《大乘起信论》的第四个部分,叫“修行信心分”,这部分内容可分三点。先是信心的培养,使信心的增上要修五门。五门当中的第二修戒门,十善戒是菩萨的共戒,接下来是出家的不共戒。

【若出家者,为折伏烦恼故,亦应远离愦闹,常处寂静,修习少欲知足头陀等行,乃至小罪,心生怖畏,惭愧改悔,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。当护讥嫌,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。】

“若出家者,为折伏烦恼故,亦应远离愦闹,常处寂静,修习少欲知足头陀等行”,这是对出家的要求,出家通常住在山林当中等等。乃至下面说小罪跟重罪等持,“乃至小罪,心生怖畏,惭愧改悔,不得轻于如来所制禁戒”,这就是通常讲如来的律仪戒。“当护讥嫌,不令众生妄起过罪故”,这是护众生心,因为菩萨处处为众生着想,不让众生起诽谤、讥嫌,使他造业乃至威仪戒。你看声闻律里面有很多威仪戒和讥嫌戒,都是因为怕众生起这种妄念,所以轻重等持,这是出家不共戒。

【云何修行忍门?所谓应忍他人之恼,心不怀报。亦当忍于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、等法故。】

那么如何来修忍辱门忍门呢?这个地方所讲的忍,是修生忍和法忍,我们常说生忍、法忍和无生法忍。“所谓应忍他人之恼”,这叫做“生忍”,别人的恼能够忍。即使人家有干扰他、逼迫他什么,他“心不怀报”,菩萨才能够做到这样。

下面是“法忍”,“亦当忍于利、衰、毁、誉、称、讥、苦、乐、等法故”,我们通常说这世间的八法,也都能够忍受。不论是赞叹也好,还是毁訾也罢,菩萨都同等的能够接受、忍受,这是世间八法,叫“法忍”。“生忍”,众生恼能忍,于这些事情,对自己失去利益也好,得到利益也好,菩萨都能够忍受,心不动。

【云何修行进门?所谓于诸善事,心不懈退,立志坚强,远离怯弱。当念过去久远已来,虚受一切身心大苦,无有利益。是故应勤修诸功德,自利利他,速离众苦。】

“云何修行进门”?精进门这里分成修善和止恶,先是勤修功德。“所谓于诸善事,心不懈退”,凡是善事利益众生,勤修一切善,菩萨三聚净戒里面就有修一切善法,他不懈退。“立志坚强,远离怯弱,当念过去久远已来”,要想想我们这个身体,在这世间已经很久很久。“虚受一切身心大苦”,一直都在那受苦,在世间吃大苦受大累,意思说受了这么大苦,也没做一些什么正经的事,一直在这轮回,是不是这样?没事就是干嘛呢?为了老婆孩子啦,跟人家打架啦,就是受尽苦痛,是不是?

你看世间人,你说他受那么多苦痛干嘛?为什么苦痛?打架,打架打完了干嘛?去蹲监狱。监狱出来他接着干,为这个身心受大苦。我们其实也是久远劫来,一直都在那里受苦煎熬。修行为众生还可以,如果说只是受苦,没有利益,那就很冤枉。“无有利益”,过去一直都没有利益。“是故应勤修诸功德,自利利他,速离众苦”,现在知道了赶紧修诸功德,要有这样的心修善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


阅读原文